桂林产检纠纷引争议 卫健委作风问题遭拷问…
2025年7月,一段桂林卫健委工作人员怒斥怀抱婴儿母亲的视频在网络发酵。画面中,年轻母亲胡女士抱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哭诉:孕期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做过B超、唐筛、大排畸等多项检查,医生均告知胎儿正常,岂料孩子出生后竟患有二度唇腭裂伴牙槽裂,双耳听力也未通过。当她7月20日到卫健委反映问题时,工作人员不仅拍桌怒吼"在处理了",更伸手抢夺其手机,导致婴儿受惊大哭,最终她被驱赶出门 。
事件曝光后,办公室内的烟味、茶具与工作人员的粗暴态度形成刺眼对比,引发网友对行政作风的强烈质疑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胡女士出示的孕22周、28周彩超报告均显示"胎儿上唇皮肤回声未见明显连续性中断",但事后她查看四维图像时,发现孩子嘴唇存在明显缺口 。
这与医学常识形成矛盾——据专业数据,唇裂产前超声检出率可达80%,采用三平面正交法甚至能提升至92.54%。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虽辩称"专家复核未发现异常",却无法解释为何漏诊明显畸形,更在胡女士要求封存病历时一度拒绝配合 。
投诉无门的困境加剧了事件荒诞性。胡女士最初尝试网络投诉,却因系统反复提示"格式错误"未能成功,这才被迫上门反映。而7月31日卫健委通报仅以"停职检查"轻描淡写,与《桂林市卫生健康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方案》中"以群众为导向"的要求形成讽刺对比 。
更令人愤慨的是,8月2日有工作人员致电胡女士要求删除视频,这番"灭火"操作让公众质疑处理诚意——正如网友所言:"停职或许只是避避风头,真正的作风整改从未开始"。
这场风波暴露出三重深层矛盾:
其一,医疗质量监管的形同虚设。尽管唇裂存在诊断局限性,但二度唇腭裂属明显畸形,连续多次产检漏诊已超出合理误差范围;
其二,投诉渠道的人为梗阻。政务系统本应便民,却成了群众维权的"数字拦路虎";
其三,权力监督的严重缺位。办公室抽烟、茶具齐全的工作状态,折射出日常管理的松弛涣散,与行风建设"纪律挺在前面"的规定背道而驰 。
目前,胡女士仍在为孩子的治疗奔波,深夜常因婴儿哭闹暗自垂泪。她的遭遇并非孤例——桂林市卫健委虽承诺调查产检流程,却未公布时间表;虽宣称加强作风建设,具体措施仍付之阙如 。
正如儿科专家指出:"唇腭裂的最佳治疗期在出生后3-6个月,拖延的每一天都在消耗孩子的康复机会。"
这场由产检纠纷引发的信任危机,拷问着公共服务的温度与底线。当行政权力不能为弱势群体撑腰,当医疗承诺沦为一纸空文,再多的整改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。
胡女士的诉求其实很简单:给孩子一个及时治疗的机会,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答案。这或许正是衡量治理效能的最佳标尺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